沉浸课堂展新意 生命语文育心灵 郑州市第一〇七高级中学青年教师开展跨学科授课活动

2025年04月01日 14:09
扫码可在移动端浏览

齐晓庆老师发言


李雨鑫老师授课

学生主动分享


校领导进行评课

3月28日,阳光明媚,春意正浓,郑州市第一〇七高级中学语文教师齐晓庆携手心理教师李雨鑫,在学校星悦图书馆共享阅读空间,带来了一场沉浸式“生命语文”跨学科授课活动:《良辰美景感时光易逝,修短随化启当代觉醒——<兰亭集序>第二课时》。郑州市第一〇七高级中学副校长李旭、语文教研组长游鹏与众教师一同走进现场,旁听观摩。本次授课,打破了教室的空间限制,将语文教学与高中生心理疏导深度融合,以“场景化学习+生命教育”的创新实践,展现了新时代语文课堂的多元魅力。

随着悠扬的古曲,一副古色古香的《兰亭修禊图》呈现在大屏幕上。齐晓庆老师娓娓道来,引领学生进入千年前的风雅场景。随后,迅速明确学习目标,特别是理解王羲之“乐极生悲”的情感变化及原因。授课过程中,教师旁征博引,适时点出古今中外相通话题的名言,引导学生进一步结合个人生活经验,体悟“向之所欣,俯仰之间,已为陈迹”“死生亦大矣”等课文难点。同学们身处更舒适自由的环境中,课堂交流效率明显提高,思维活跃,金句不断,与教师的互动也更加频繁,课堂气氛融洽。

随着教学任务的推进,齐晓庆老师带领学生探讨王羲之应对人生短暂的方法——记录与文学。引导学生珍惜时光,享受当下,创造价值,拒绝虚无主义。

此时,话题自然转接至李雨鑫老师,开启了心理学授课与集体辅导。她首先总结了王羲之“修短随化,终期于尽”的困惑与存在心理学中“死亡恐惧”“无意义感”的共鸣。最后,针对许多同学高中现实生活中的“无意义感”抱怨和困惑,李雨鑫老师提出建议——“如果人生无意义的话,那代表着你需要建构自身独特的意义。这样的意义会帮助你防御死亡的恐惧,更好享受生命。”

第一节授课内容结束后,齐晓庆老师组织学生“我手写我心”。在图书馆自由交流后,写下自己的感悟和思考。如“为正在或曾经陷入情绪旋涡的自己写封信”“我最难忘的生命体验”等等。同学们在环境优美,宁静舒适的图书馆内三五成群,相互交流,随性阅读;或是走到室外,观赏花木,感受阳光。随后在一段安静的时间里,集中、沉浸式创作自己的“青春文学”。

此次活动,收获各方好评。作为青年教师,齐晓庆老师“以文育人”的教育智慧时常融入日常课堂。观摩领导评价:“齐老师的课堂既有传统文学的深厚底蕴,又充满现代教育的创新活力,展现了学校语文教师的风采。”

图/文: 郑州市第107高级中学 齐晓庆 责编:樊亚蕾 | 打印
阅读下一篇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
© 2001 - 现在 版权所有:郑州教育信息网 地址:郑州市南阳路314号    豫ICP备10019805号-1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371-63951012    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:zzeduts@126.com
Baidu
map
'; str += ""; str += "
返回 打印
"; str += "
"; article=document.getElementById('article').innerHTML; if(article.indexOf(strAdBegin)!=-1){ str +=article.substr(0,article.indexOf(strAdBegin)); strTmp=article.substr(article.indexOf(strAdEnd)+strAdEnd.length, article.length); }else{ strTmp=article } str +=strTmp str += "
" str += "
" str += "网页地址:" str += window.location.href str += "
"; document.write(str); document.close();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