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课间的自主权交还给孩子

2024年09月26日 09:25 中国教育报
扫码可在移动端浏览

近日,针对网友反映的“学校课间户外自由活动时间过少”的问题,吉林省长春市有关部门回复称,经调查,发现有极个别班级存在网友所反映的情况。同时,相关部门已对涉事教师进行了严肃批评,确保类似事情不再发生,充分保证学生每日的室外活动时间。

课间10分钟,时间虽短,但分量很重。它不仅是学生身心转换的缓冲带,更是他们释放个性、情感交流的小舞台。充分保证每日室外活动时间,让学生动起来、跑起来、玩起来,对学生身心成长和全面发展极为重要。梳理相关新闻报道能够发现,越来越多的学校想方设法让课间“沸腾”起来,创设条件让学生在课间走向操场。然而,现实中依然有个别学校和教师畏手畏脚,不敢把课间时间的自主权交给孩子。

难点究竟难在哪里?新华社的相关报道曾一针见血地指出,究其原因,是一个“怕”字:学校首先是怕孩子出事,进而是怕家长“闹事”,最后是怕给自己找事。客观讲,学校这种“怕”的心情可以理解,但因噎废食绝非良策,更非教育之道。

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,更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。《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》明确要求,学校“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、游戏、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”。今年5月,教育部部署开展基础教育“规范管理年”行动,列出了12项基础教育规范管理负面清单,其中就包括“以各种方式挤占学生‘课间十分钟’休息”。面对学生数量多等现实挑战,学校应当想方设法化解风险,而不是逃避困难,以牺牲孩子的天性为代价,去换取“绝对安全”。

课间应该成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“加油站”。事实上,只要学校与家庭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凝聚共识、形成合力,就可以降低安全事故风险,让孩子在课间自由地呼吸、大声地欢笑、畅快地奔跑、勇敢地探索。据媒体报道,今秋新学期伊始,不少地方已将“课间10分钟”延长至15分钟甚至20分钟,孩子有了更充裕的时间走出教室。同时,很多学校还采取各种措施,让孩子玩得开心、家长放心。

从一些地方的经验来看,学校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,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与发展规律,多一些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,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提高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。比如,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安全教育、完善安全设施、制定应急预案等措施,为学生营造一个既安全又自由的室外活动环境。

把课间打造成学生成长的“加油站”,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支持。学校及教师应加强家校沟通、建立合作机制,共同把学生的安全教育等各项工作做细做实。要让家长认识到,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,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磕磕碰碰。当孩子在课间活动中意外受伤时要理性客观地对待,积极与学校沟通协商解决问题,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与抱怨。

相关部门也应提供制度机制上的支持。比如,通过划清学校安全责任界限,明确轻微伤害免责范围,建立健全安全救助体系;加强多方协同联动,引导家长理性维权,从而解除学校及教师的后顾之忧。

短暂的课间承载着学生健康成长的空间,检验着学校育人的理念和态度。共同拿出切实的行动,让每一个校园的课间都热闹起来,学生健康成长路上将能汲取更多的能量,拥有更多美好的回忆。

(作者:陈广江,系媒体评论员)


文: 责编:樊亚蕾 | 打印
阅读下一篇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
© 2001 - 现在 版权所有:郑州教育信息网 地址:郑州市南阳路314号    豫ICP备10019805号-1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371-63951012    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:zzeduts@126.com
Baidu
map
'; str += ""; str += "
返回 打印
"; str += "
"; article=document.getElementById('article').innerHTML; if(article.indexOf(strAdBegin)!=-1){ str +=article.substr(0,article.indexOf(strAdBegin)); strTmp=article.substr(article.indexOf(strAdEnd)+strAdEnd.length, article.length); }else{ strTmp=article } str +=strTmp str += "
" str += "
" str += "网页地址:" str += window.location.href str += "
"; document.write(str); document.close();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