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要让求职者困在“做不完的测评”里

2025年01月15日 09:02 中国教育报
扫码可在移动端浏览

据媒体报道,一些应届毕业生在交流求职经历时,普遍反映有“做不完的测评”。他们感到,这些测评题量大、耗时长、题型怪,耗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。用人单位招聘人才重视测评,希望对求职者的能力、性格、潜力等多方面进行一些量化评估,从而更加科学、客观地判断求职者的适岗程度,提高招聘的准确性和效率,这本身无可厚非。但凡事都有一个度,如果过多过滥地测评,甚至将难题、怪题作为筛选人才的门槛,可能会走进另一个误区。

现实中,有些用人单位刻意设置一些高难度的数学运算题,看似能够考察求职者的智力和逻辑分析能力,但与真实的工作内容毫无关系。还有一些用人单位给求职者出一些难以理解的怪题、套路题等。例如,涉及企业的价值观、文化理念等一些看似简单的试题,实则暗藏“玄机”,应聘者如果轻易作答,就会陷入事先设置的套路中。

测评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,有一定的局限性。测评得分多少,可以作为参考因素之一,但还需要考虑求职者的问题解决能力、求职动机、相关经验等其他因素。例如,有的求职者为了应付测评,选择购买市面上常见的测评系统题库进行反复练习;有的花心思去刷题或者找应对攻略,通过各种练习来提高测评的得分。这样,有些通过测评选拔出来的人虽然得了高分,但实际工作能力并不见得就强。如果企业在招聘中过度采用测评选拔人才,无形中也在增加自己的成本,会遭到求职者的反感。

当下,测评题量大、耗时长,是不少应届毕业生提及的问题,特别是一些性格测试题也引起了不少的争议。这也提醒用人单位要明确招聘的职位需求,包括求职者所需的专业知识、技能、工作经验以及个人特质等,制定有针对性的测评方法,而不是“拿来主义”,简单套用其他用人单位的做法。测评试题,在精不在多。海量试题并不见得能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人才,关键是具有针对性,这样才能让测评在招聘中更好地发挥效能。

作为应届毕业生,对当下用人单位进行的“线上测评”也要有理性的认识。尤其是一些“名企大厂”,使用在线测评已经越来越普遍。应聘者要正确对待、予以重视,提高自己求职的针对性。广泛海投简历,往往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。对于自己的意向岗位和单位,要提前进行一些调查和准备,提高自己与岗位的适配度。

求职者的能力和素质需要从多个维度考察。因此,用人单位要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对线上测评进行细致考量,既要明确测评目的,也要制定科学的测评流程。在解读测评结果时,更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,提高测评工作的准确性。

(作者:周家和,系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)


文: 责编:樊亚蕾 | 打印
阅读下一篇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
© 2001 - 现在 版权所有:郑州教育信息网 地址:郑州市南阳路314号    豫ICP备10019805号-1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371-63951012    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:zzeduts@126.com
Baidu
map
'; str += ""; str += "
返回 打印
"; str += "
"; article=document.getElementById('article').innerHTML; if(article.indexOf(strAdBegin)!=-1){ str +=article.substr(0,article.indexOf(strAdBegin)); strTmp=article.substr(article.indexOf(strAdEnd)+strAdEnd.length, article.length); }else{ strTmp=article } str +=strTmp str += "
" str += "
" str += "网页地址:" str += window.location.href str += "
"; document.write(str); document.close(); }